Kimi猛攻,百度守擂,搜索战场迎来“新故事”

发布时间:2024-10-17 12:55   内容来源:证券之星   阅读量:8284   

楷楷

近日,Kimi悄悄上线了探索版,更一度“崩”上了热搜,月之暗面表示,Kimi探索版是团队在国庆加班加点的“成果”,没想到还是没能接住大家的热情。

据悉,Kimi 探索版具备 AI 自主搜索能力,可以模拟人类的推理思考过程,多级分解复杂问题,执行深度搜索,并即时反思改进结果,能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分析调研等复杂任务。

不过,在AI搜索上发力的并不只有Kimi,前段时间,百度宣布文心一言升级为“文小言”,是定位为“新搜索”的智能助手。

在大模型的加持下,传统搜索行业频繁开出“新花”,既有原生AI搜索工具Perplexity、秘塔等,也有如Kimi、天工AI等AI聊天机器人在抢占搜索市场,搜索市场已不再是百度“独美”的格局。

新玩家在不断探索搜索场景的同时,老玩家百度也在积极守擂,AI搜索想要改变传统搜索行业,到底有没有胜算?

01 瞄准搜索场景,kimi“取长补短”

在Kimi探索版正式发布后,其产品负责人曾表示,“如果 Kimi 搜不到的信息,那大概率用户也很难自己通过传统搜索引擎找到”,显然,Kimi是奔着改变传统搜索模式的目标而来。

在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搜索引擎里,用户提出问题后,引擎会通过爬虫形式抓取网页信息,再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排序,并罗列给用户。

这里有两个隐藏的痛点,一是用户提问需要简单直接,把自己的疑问拆解成多个问题,再分别提问;二是搜索信息的排列顺序背后,难以避开广告机制。

Kimi探索版则在尝试解决这些痛点,自己把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简单步骤,引导模型自主推理并解决问题,让大模型从“快思考”转为“慢思考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前段时间OpenAI发布的o1-preview模型,其采用的也是“慢思考模式”。

过去,大模型虽然“智能”,但并不意味着大模型真的能像人一样思考,只是大模型在巨量的数据训练下,其表现得更像“人”而已。但在“慢思考”的逻辑下,未来大模型将能真正像人类那样,具备自动思考与反思的能力。

根据月之暗面展示的案例,当用户想了解科技 50 强公司榜单里有多少总部在首都,过去需要一个个企业搜索查询,但Kimi探索版则可以快速网页并总结出答案。据了解,Kimi 探索版的搜索量是普通版的10倍,一次搜索即可精读超过500个页面。

除了整合资料能力之外,Kimi探索版还能做更深入的搜索和调研分析。比如向Kimi提问,在同一时期买入比亚迪和茅台股票,哪只股票收益率更高时,其也能直接测算出结果。

在这条问题中,Kimi展示了它的搜索和学习能力,先将复杂问题拆解,找到两只股票的相关数据,再学会如何计算“收益率”,并最终得到答案。

另外,Kimi探索版还能实现模糊搜索,当用户提问“有哪家硅谷公司做过类似Iphone的产品”,Kimi可以通过一些关键细节推测出公司名字,甚至还能自我反思,补充更多细节。

随着Kimi探索版的推出,月之暗面也展示了进一步深耕搜索场景的意图,早在今年7月,Kimi便推出了浏览器插件版本,提供划线提问和摘要总结两大功能,帮助用户提升搜索效率。

近年,国内外搜索市场早已“变了天”,大模型大厂、原生AI搜索、AI聊天机器人等新玩家纷纷杀入AI搜索赛道,大模型巨头OpenAI也在今年7月发布了名为SearchGPT的AI搜索产品,正在苦苦寻找商业化路径的Kimi,也从中看到了机会。

另一方面,传统搜索引擎正在不断式微,年轻人开始将搜索任务具体到不同场景,比如搜索餐厅选择“大众点评”;搜索旅游选择“小红书”等,这也是Kimi的机会。

另外,根据一些用户的试用反馈,当提问较为模糊时,Kimi 探索版也不能很好理解用户意图,其整体推理能力还是较OpenAI的o1-preview模型更弱一点。

02 注“新搜索”,百度打响“守擂战”

不过,“未达完美”也并不影响Kimi向百度发起挑战,毕竟在搜索市场里面,许多用户是苦百度久矣。

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,一直是互联网企业争夺的高地,因为占领了搜索引擎就相当于拥有了信息分化的话语权,还能连接其他服务生态。

在互联网发展早期,百度作为搜索市场的先行者,凭借着技术领先和内容生态的优势,形成了在中文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,其他搜索引擎竞品在知名度、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下,也未能挑战百度“搜索霸主”的地位。

但当搜索入口只有一个的时候,用户开始感觉被“绑架”,其中最被诟病的正是百度的“竞价排名”机制,只要广告主愿意付费,其信息就能出现在搜索页面靠前的位置,在某种程度上也干扰了信息的真实性。

据百度2005年招股书显示,其网络推广收入一度占总收入的9成,但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改变。从2023年第二季度至今,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增幅分别为15%、5%、 6%,和3%,在今年二季度,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为192亿元人民币,同比减少了2%,开始出现负增长。

百度广告收入放缓,一方面是因为在短视频、直播间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冲击下,传统搜索广告占互联网广告份额不断下降;另一方面,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也被不断分流,AI搜索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搜索的工具,开始蚕食百度的市场份额。

据Statista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5月,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虽仍排名第一,但市场份额已经掉到55.85%,而在2021年11月,其市场份额一度达到86.82%。

百度自然也能感知到市场挑战,早在大模型爆发之初,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曾提到,所有的产品都要用大模型重做一遍,搜索服务最有可能成为AI时代的“杀手级应用”。

百度也尝试利用AI重新赋能搜索业务,今年5月,百度管理层曾透露,约有11%的百度搜索结果是用AI技术来推算的,未来百度搜索AI生成的内容比例会不断提升。

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百度虽然在大模型方面起了个大早,甚至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AI搜索的可能性,但却似乎没有带来太多惊喜。

今年5月,百度上线了AI智能问答功能,能够在用户搜索问题时充当智能助手,为用户提炼网页内容并总结答案。但相较于其他AI搜索工具,百度的回答缺乏深度和广度,涉及到需要思考推理的问题,AI智能问答更是无能为力。

不过在一个月前,百度将文心一言升级为“文小言”,不同于kimi进一步深耕搜索能力,以搜索起家的百度则选择推出定位为“新搜索”的智能助手。

目前来看,“文小言”跟其他AI搜索产品的最大区别,一是拥有百度丰富的生态支持,比如用户在提问交通路线、旅游攻略的时候,“文小言”能直接调用百度的地图插件,提供更丰富的交通、餐饮等生活服务。

虽然,百度这位搜索界“老玩家”以及Kimi这位“新玩家”都在抢夺市场份额,但打法却不太一样,前者往“多元化”发展,后者则朝“专业化”进攻,只是两者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,那就是补齐自己的生态短板。

03 攻入百度腹地,“kimi们”胜算几何

长期来看,AI搜索将是大势所趋,因此才会有如此多的跨界玩家想要分一杯羹,百度作为传统玩家,也在积极融入AI能力,探索新的产品模式。

但AI搜索想要改变传统搜索行业,却远没有想象中容易。一方面,在大模型的加持之下,搜索产品的准入门槛正在降低,但大部分AI搜索产品都遵循着简化搜索路径、强化信息撮合的工作模式,这导致AI引擎看似便捷,却难以脱离“废话文学”。

而且,用户之所以使用AI搜索产品,正是希望将搜索化繁为简,但考虑到信息源污染、大模型幻觉等问题,用户还是需要对一些关键信息进行二次检索,要建立用户对AI搜索的绝对信任,还是任重而道远。

另一方面,则是商业化难题,在搜索层面,百度和Kimi都同样承受着变现压力。Kimi至今还处在“烧钱换规模”阶段,而大部分大模型的变现模式都只有两条路径:

TOB则竞争大、利润薄;TOC则离不开订阅费这一模式,要培养用户的付费意愿,产品能力必须出众,这也是Kimi进一步打磨搜索能力的原因。

另外,据业内人士透露,AI搜索只是 Kimi 探索版的第一项能力,后续还会有其他新能力,有可能是多模态能力,这意味着Kimi也会像百度一样,不断丰富自己的“全家桶”。

而百度的态度则更为“拧巴”,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,AI搜索是对传统搜索模式的巨大颠覆,因为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AI搜索将很难嵌入广告内容,也就是说曾经被视为百度“现金牛”的搜索业务,如今也要面临二次创业了。

所以,在以上两个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之前,AI搜索要完全取代传统搜索引擎还是不太可能,但通过大模型来提升搜索效率以及准确度,以此来推动搜索市场的重新洗牌,却是已经在发生的事情。

目前来看,“kimi们”在尝试攻入百度腹地,但百度也不会被动应对。搜索引擎的演进历程本身就是一个行业革新的过程,每一次搜索技术的突破,不同玩家的加入和退出,都有可能改变搜索市场的格局。

在此之前,AI搜索产品还需要积极探索产品模式以及盈利模式,争取在商业化和技术流之间取得平衡,并进一步丰富内容生态系统,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结果,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用户。

在这场搜索引擎的变革战中,谁能留到最后还不好说,但可以肯定的是,搜索市场将不再只是百度的天下。

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,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。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平台将立即更正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